近日, 我校未来技术学院2021级本科生周鑫的一作论文被计算机视觉领域国际顶级会议CVPR 2024接收
担任国家级大创项目负责人,已接收或在投论文4篇,公开或在递交专利3项……这是周鑫同学来到未来技术学院两年半的成果。
2021年,华科大成立华中地区唯一一家未来技术学院。首批120名大一学子,从27个学院中脱颖而出,围绕先进智能制造 、生物医学成像、光电子芯片与系统、人工智能四个未来交叉学科方向开启本硕博连读新征程。周鑫便是其中一员。
“大一主要是学习基础课程,大二上学期时开展为期16周的实验室轮转课程,培养科研思维。”周鑫介绍,期间他先后前往软件学院白翔教授实验室、光电信息学院唐明教授实验室和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童薇老师实验室,了解不同领域科研前沿。
在实验室学习过程中,周鑫通过探索自己的兴趣点,逐渐明确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方向,并加入白翔教授实验室,系统学习自动驾驶及3D视觉有关知识。受2D目标检测有关工作的启发,2022年底,周鑫对生成式模型在3D目标检测的应用方法展开探索,相关工作于次年八月被第六届中国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大会(PRCV 2023)接收。
在导师和实验室学长学姐们的帮助指导下,周鑫结合领域热点,对自然语言处理和2D视觉领域的参数高效微调方法进行大量调研,并在点云分析任务上对参数高效迁移学习进行尝试。经过半年的实验论证和对论文的不断完善,论文在今年被计算机视觉领域国际顶级会议CVPR 2024接收。有关工作已递交专利申请,周鑫为第一发明人。
该论文专注于面向点云分析的参数高效迁移学习任务,提出了一种轻量动态适配器结构,并构建了基于模型内部特征的提示微调策略。通过在训练过程中冻结预训练模型的参数,仅对提出的模块进行优化,显著减少了95%的可训练参数,节省了50%的训练显存,同时能保证模型性能几乎不受到影响,有效降低了端侧模型的部署成本。
“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学院的支持,以及导师和学长学姐们的帮助。”周鑫说,随着课程的推进,一个个项目做下来,就如“升级打怪”一般,成为难以忘怀的回忆。
“轮转课程是高强度的科研实践,的确给学生带来不小压力,但在自主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他们的潜力被激发,科研能力得到了大大提升。这个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我们希望学生能够从中找到探索的方向,立足长远坚定信心。”未来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唐明说。
面向未来,他们的成果直击前沿
如今,未来技术学院首届学子们已进入了大三阶段的学习。在“强基固本,学科交叉,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的培养理念下,他们通过前两年的数理基础学习夯实专业基础,通过实验室轮转课程拓宽交叉学科视野,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方向并进行相关课题研究。其中一部分同学,同样也取得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成果。
在唐明教授实验室轮转的学子熊佳旺参与了一项重要科研项目,该项目产出的论文成果已被光通讯领域顶级会议“激光及光电会议(CLEO)”录用。
依托武汉国家光电研究中心与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科研平台,学子江子健与吴其轩参与基于多芯少模光纤弯曲向量传感工作,解决光纤弯曲矢量传感系统复杂度高的关键难题。
据了解,未来技术学院率先面向全体本科生进行大规模、深层次、全覆盖的实验室轮转教学改革,是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的代表性举措,这在全国也很少见。未来技术学院院长丁汉院士表示:“实验室轮转课程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率先体验到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为我国新工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新样板。”
我校未来技术学院由教育部于2021年5月批准成立。全国同时拥有未来技术学院和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平台的高校有三家,分别是清华、北大和华科大,而利用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平台来培养未来技术学院人才的高校仅有华科大。
作为国家最高级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项目,我校未来技术学院采用本硕博贯通培养,首届共选拔了120名学子开启求学之路。他们前三年以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学习为主,并在一二年级进入导师课题组,以交叉学科方向导师为依托,进行模块化教学。学子可以选择感兴趣的方向尽早进入科研,有利于衔接本硕博的学习,激发他们的探索心和创造力,高效开展科学创造。
据悉,除了带领本科生直击学术科研最前沿,下一步,学院还将与行业龙头企业和重点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引企入教,深化教学改革,共建课程体系及实习实践基地。学院将输送有科研项目训练经验的本科三年级学生到企业或科研院所实习实践,由企业研发人员设置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实行企业-高校双导师制,逐步实现科研训练-生产实习-项目研究一体化,以产教融带动校企合作。